【资料图】
小麦叶枯病通常发生在小麦抽穗期,在低温、湿度条件下有利于小麦叶枯病的发生和扩展。主要危害叶片和叶鞘,小的椭圆形黄色到浅绿色的斑点首先生长在被感染的叶片上,然后迅速扩展,形成不规则的黄白色到黄褐色斑块。一般来说,这种病是从较低的叶片开始,逐渐向上发展导致植株生长,植株虚弱甚至死亡。
土壤中普遍存在丁香假单胞秆菌,此类病菌可通过风力、雨水等媒介进行传播,由植株上面的伤口、叶片上的气孔侵染小麦。温度较高,或春季气温较冷凉时(15-25℃)利于此病害的发生。
选择抗病品种作为种植对象,在发病较重的地块实行2-3年轮作。深翻灭茬,将田间的病残株清理干净,然后集中烧毁。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将种植密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改善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避免大水漫灌。
小麦发生叶枯病,可用波尔多液、托布津、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苯莱特、代森锌等药剂,可供选用或交替使用,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药,连喷几次可有效的予以防治。还可喷施噻菌铜、噻唑锌、春雷霉素、啶氧菌酯等药剂,发病较重时可喷施复配药剂。喷施5%春雷中生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0%噻唑锌悬浮剂500倍液+4%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除使用杀菌剂外,平时还应施用足量基肥,提高抗病性;及时清理沟渠,防止雨后积水,以免为病害发生提供良好条件;要经常进行通风换气,减少叶片水分和感染机会;及时清除病叶,消除病叶,减少感染源;选择无病种子,提倡轮作,防止病害继续侵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