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小伙伴们 ,今天给大家科普一个小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的都会接触到不用钱的定位追踪软件(10元一次手机定位软件)方面的一些说法,有的小伙伴还不是很了解,今天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关于不用钱的定位追踪软件(10元一次手机定位软件)的相关内容。
“X女士您好,请问您需要看房吗?我们这里有符合您需求的房型......”
条码君最近很郁闷,
【资料图】
自从在某中介机构看过一套房后,
就接二连三的接到此类电话,
对方不仅能叫出全名,
连手机号、职业、购房需求等......
都一清二楚。
网银、网购、网上约车、
叫外卖、手机导航等
常见的生活场景、社交活动,
都离不开个人姓名、电话、
工作单位及家庭住址等信息的提供,
互联网给人们提供生活便利的同时,
也让大家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透明人”,
昵称、头像、位置、通讯录,
甚至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
都“祼奔”在互联网海量“大数据”中
......
每月花费10元可以随时定位某一个特定手机号、每月花费1000元可以随时定位某些手机号。
近日,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公安局破获了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抓获犯罪嫌疑人41名,涉案价值800多万元。
这一犯罪团伙买卖的公民个人信息,包括手机定位信息、物流信息、机主信息、电话查询、学籍档案、征信信息等六大类,已形成了一条网络个人信息买卖的黑色产业链。
“业务范围”广泛,还能“私人订制”
泰安市公安局2月初在梳理本地线索时,发现有人通过网络大量买卖公民个人信息。泰安市公安局立即成立专案组,确定犯罪嫌疑人为于某某。随后,专案组民警以于某某为突破口,迅速追查出12个上线和相关源头,摸清了个人信息买卖的完整犯罪链条。
3月7日,专案组分赴黑龙江、广东、江西、江苏、贵州、云南等地,开展了集中收网行动,在一周内将涉案的41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归案,缴获90余部手机及多台笔记本电脑等作案工具,涉案价值800多万元。
在这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除了大批量贩卖个人信息外,还为“客户”提供精准服务,进行“私人订制”。
针对“客户”不同需求,犯罪嫌疑人王某林推出了两种不同的“套餐”。据他供述,一种套餐是每月10元,可以随时定位某一个特定的手机号;另一种是每月1000元,可以随时定位某些手机号。
比如,“客户”如果需要某人的家庭住址或者征信信息时,就向“中间商”提出需求,然后“中间商”将这个需求提供给上线,上线通过冒充快递公司、使用黑客技术非法侵入电脑系统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再逐级加价出售,谋取非法利益。
黑色产业链“分工专业”、“配合高效”
据办案民警介绍,由于高额经济回报、较低犯罪门槛、较少犯罪成本,使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想出各种办法盗取公民个人信息,形成了“分工专业”、“配合高效”的黑色产业链。
在警方抓获的41名犯罪嫌疑人中,“中间商”于某某通过互联网招揽“客户”收单,然后将查询需求报给上线,上线将结果通过互联网发给于某某,于某某再转发给“客户”,“客户”将钱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转给于某某,最后于某某再和上线进行结算。
王某林是手机定位服务平台的所有者,是泄露手机定位信息的源头。在看守所中,王某林告诉记者:“我是一个基站定位平台的所有者,拥有最高权限账号,可以开通具有查询功能的其他账号。‘客户’购买这些账号后,可以定位手机号位置,从而获取他人位置信息。”
据办案民警介绍,王某林很少直接接触终端“客户”。一个标价10元的手机定位信息,经过“中间商”层层加价后,终端“客户”有时需要两三千元才能买到。
与手机定位信息相比,物流信息、手机机主信息和学生档案等个人信息售价较为低廉。
石某是倒卖公民物流信息的源头。“我都是通过互联网买卖快递收货地址和手机机主信息,从2017年12月开始至被抓共卖了300余条信息,赚取1.78万元。”石某说。
个人信息为何容易遭到泄露?
当前,中国网民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严重。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5)》,63.4%的网民通话记录、网上购物记录等网上活动信息遭泄露;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曾被泄露,包括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证号及工作单位等。
个人信息为何容易遭到泄露并被非法应用?
1、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个人信息易获取;
2、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收集手段日益隐蔽;
3、网络搜索功能日益强大,个人信息更容易被整合;
4、网络信息监管缺位,服务商缺乏法律和社会责任意识;
5、网络服务商对收集和存储的海量个人数据在保护方面缺乏足够投入。
与此同时,个人信息有可能通过多种渠道遭到泄露。如在购物、支付、租房等过程中登记的信息;在“云服务”中存储的数据;在浏览网站、玩网游时产生的大量上网行为数据;在手机上储存的通讯录、通话短信记录、位置信息等……
如何预防个人信息泄露?
1、个人的电子邮箱、网络支付及银行卡等密码要有差异;
2、掌握公民个人信息的网站或单位要对用户信息加密并采取分级查看的权限设置;
3、增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不要轻易将个人信息提供给无关人员;
4、慎重参加网上、网下调查活动;
5、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购物小票等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
6、投简历只提供必要信息;
7、在网上交易需要到正规的交易平台网站,同时要注意鉴别网址真伪;
8、只要掌握了苹果ID对应的电子邮箱的账户和密码,就有可能修改苹果ID的账户和密码,苹果用户要加强苹果ID和关联电子邮箱账户密码的保护,慎防账户密码数据泄露。
个人信息遭泄露可通过三种方式维权
1、要求删除。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遭遇信息泄露的个人有权立即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有关信息或者采取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
2、投诉举报。个人还可向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消协、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
举报热线:12377
举报网址:www.12377.cn
3、法律手段。消费者还可依据《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通过法律手段进一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如何斩断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黑手”?
一方面公安机关要坚持重拳打击不放松,进一步加大对黑客非法盗取信息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并深挖各类犯罪的相关利益链条,注重全链条打击。
另一方面,公安机关也要积极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对通讯运营商、金融机构、邮政速递和网络预订类网站(客户端)的监管力度,从制度方面强化从业人员的自律意识与法律认知,强化从业人员管理。
此外,有关部门要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公民个人信息的储存、加工、流转、应用进行规范,明确公民个人信息分级,实施等级保护措施,确保国家和个人的信息安全。
同时,警方还提醒,公民要强化信息自我保护意识,在网络购物、使用公共Wi-Fi、参加网站问卷调查和网络抽奖、自媒体社交等方面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信息,防止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盗取。
大数据时代为人们带来便利,
同样也增加了信息泄露的风险。
条码君提醒大家,
应提高自己的信息安全保护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信息安全,
尽量避免个人信息的泄露,
不让违法分子有机可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