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金融数据出炉后,市场讨论声不断。
根据央行最新披露的数据,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790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7561亿元,增速为10.7%;广义货币(M2)余额257.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M2与社融之间的剪刀差再度扩大,达到1.3%,这一差值表现,创下2006年以来新高。
整体来看,7月金融数据总量和结构均欠佳,总体弱于季节性。有分析人士直言,7月金融数据表现明显走弱,实体融资需求不佳的同时,还需要警惕流动性陷阱。后续政策既需要改善实体预期、提振融资需求,还需要打击资金空转、防止脱实向虚。
社融环比明显回落
央行披露的数据显示,初步统计,2022年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561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191亿元,1-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1.7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89万亿元。
而在新增人民币信贷方面,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790亿元,同比少增4042亿元,与2022年6月的增加2.81万亿元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121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6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486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87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354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459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13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476亿元。
“7月社融环比明显回落,源于需求不足和政府债融资明显退坡下,人民币贷款和政府债券两大支撑因素出现较大缩量。而7月社融同比大幅减少,则主要源于社融项下本外币贷款均出现明显减少,同时企业债表现不佳、未贴现票据新增也出现降幅。”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解释道。
值得一提的是,6月信贷曾出现季节性的冲高。对于7月新增信贷重新走弱,中金固定收益研究团队表示,一方面可能受6月信贷冲量透支影响,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一点则是在于实体融资需求并未得到有效改善。地产风险尚未出清、就业和收入不确定性扰动仍在背景下,居民购房信心和意愿偏弱,进而居民中长期贷款需求始终未见起色,同时疫情反复也对消费端形成扰动。
相较于社融增量与新增信贷不及预期,M2同比增速则是持续处于较高水平。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M2余额257.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个和3.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6.18万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9个和1.8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9.65万亿元,同比增长13.9%。当月净投放现金498亿元。
而在M2增速上,温彬指出,M2增速维持高位主要源于央行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保持了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尽管信贷派生效应减弱,但随着财政支出稳增长力度加大(7月财政存款增加4863亿元,同比少增1145亿元),有助于流动性改善。
“M2-社融”剪刀差再扩大
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根据央行公开数据对比发现,2022年2月以来,M2增速持续加快,至7月已经是连续4个月保持在10%以上水平。而在6月以11.4%创下2016年5月以来新高后,7月M2同比增速12%再度刷新这一纪录。
而7月社融增量7561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为10.7%,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远不及市场预期的1.4万亿元。环比2022年6月走势,7月社融增量更是减少了4.41万亿元。1-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1.7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89万亿元。
从这一数据表现来看,M2同比增速进一步超过社融同比增速,两项数据之间剪刀差再度扩大,达到1.3%,较上月的0.6%大幅提高了0.7个百分点。而这一差值表现,已经超过2015年的高点,创2006年来新高。
这也让不少分析人士提出了“警惕流动性陷阱”这一说法。中信固收研究团队便在研报中指出,7月金融数据表现明显走弱,实体融资需求不佳的同时,还需要警惕流动性陷阱。“M2-社融”剪刀差进一步扩大趋势,反映短期内“资产荒”问题仍存,银行间市场淤积的流动性很难传导至实体,甚至可能出现流动性陷阱。
有商业银行资深宏观研究员指出,所谓“流动性陷阱”,通俗来理解就是不论央行发多少货币,市场就要多少,而市场主体就是不进行投资消费。而流动性陷阱属于经济极端情况,央行极端低利率也无法刺激市场主体消费和投资意愿,货币政策失效。
不过,在上述研究员看来,国内当前情况不属于这类情况。国内经济受短期因素冲击和复杂内外环境,导致出现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暂时不足,国内实际上1-7月信贷社融同比多增,同时,广大小微、制造业、新兴领域融资需求仍旺盛,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对于出现这一差值表现的原因,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一方面,与M2关系密切的人民币存款增速提升了0.6个百分点,尤其是居民存款同比少减规模超万亿。另一方面,与社融关系密切的表内信贷走弱,人民币贷款增速下滑了0.2个百分点,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显现。
“二者的增速差扩大,反映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边际变化明显慢于货币供应的速度。正因此,7月短端流动性宽松态势延续,金融市场资金空转现象较为严重。”钟正生补充道。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团队则表示,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没有提及“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对货币供应的提法也从“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变为“保持货币供应量合理增长”。
“我们预计这意味着对M2增速较快并不会主动压制,而期望通过M2增长推动社融的回升,后续M2和社融增速的剪刀差或有望在高位维持,直至实体经济回暖,融资需求回升。”中金固定收益研究团队指出。
LPR下调可期
在央行8月10日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到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需稳固,结构性通胀压力可能加大。但总的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保持较强韧性,宏观政策调节工具丰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备诸多有利条件。
央行明确,将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
对于下半年的社融走势,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分析称,下半年国内实体经济融资回暖抵消专项债发行减少,经济活动恢复有望带动信贷需求回暖。随着国内需求逐步恢复,带动企业生产,将促进企业债券融资需求,目前货币环境有利于企业发债融资。另外,下半年社融数据还可以关注是否提前发行明年部分专项债额度。
展望下阶段的货币政策,招商银行研究院认为,“宽信用”仍然是下半年宏观政策的重中之重。目前经济修复动能仍弱,叠加疫情反复扰动和房地产风险隐忧,预计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中偏松”的主基调,支持社融增长。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则提到,为提振贷款需求,要在政策利率(MLF利率)保持稳定的背景下,引导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报价下调,降低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督促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尽快落实新增8000亿元信贷规模和3000亿元专项金融工具,支持基建投资提速。此外,监管层还要加大对银行考核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贷款投放。
(北京商报记者 廖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