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的林草种质资源。自2020年第一次全区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启动以来,各地坚持“应查尽查、能采则采、数据精准、资料完整”的原则,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丰硕成果。截至目前,普查共发现17种新记录植物种。
经植物分类专家鉴定,17种新记录植物种中,11种为自治区新记录植物种,分别为赤峰市境内发现的北京忍冬、软枣猕猴桃、旗杆芥、石胡荽、俯垂臭草、五叶黄精、鹿药、单花韭、反折鼠尾草,兴安盟境内发现的糠稷,通辽市境内发现的粗壮阴地蕨;6种为盟市新记录植物种,分别为赤峰市境内发现的脱皮榆、高山唐松草、零余虎耳草、京黄芩,鄂尔多斯市境内发现的玉竹、刺酸模。
新记录植物种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我区植物种质资源多样性,而且对于研究植物进化以及气候变化对植物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种质资源、实现种源自主可控奠定了坚实基础。
林草种质资源是良种选育和遗传改良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近年来,内蒙古持续加大林草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力度,2023年启动实施林草种质资源收集三年行动,依托区内高校、科研院所和盟市技术力量,计划到2025年新收集林草种质资源5000份,目前已完成收集3200份。已建成林草种质资源原地保存库6处、异地保存库10处、设施保存库2处,收集保存林草种质资源3万余份。(记者 霍晓庆 实习生 邬思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