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 >

世界微速讯:狡兔死走狗烹是什么意思?飞鸟尽良弓藏全诗?

哈喽小伙伴们 ,今天给大家科普一个小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的都会接触到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全诗)方面的一些说法,有的小伙伴还不是很了解,今天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关于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全诗)的相关内容。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全诗)

喜欢历史的读者时常在阅读历史故事中看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个典故,那么它究竟出自何处?它出自《史记、越世家》一文:“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书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资料图)

这个典故说的是:春秋末期,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急流勇退,离开越国而赴齐国。之后他从齐国写信给他的老乡,也就是越国的宰相文种说:飞鸟射杀完了,好的弓箭就会被收起来;狡猾的兔子捕捉干净了,猎狗就会被捕杀。越王勾践为人阴险,工于心计。可以与他共患难,却不能与之同享乐。你为什么还不赶快离开呢。

文种在收到信后不以为然,不相信会有这样子的事情发生,但细酌之后又有所醒悟,于是便称病不上朝,但为时已晚,最终仍未逃脱被勾践送剑赐死的命运。

刘邦将一众开国功臣悉数杀尽的情形使这一典故也得到应验。

刘邦当皇帝后,为削弱韩信实力,把当时是“齐王”的韩信改封为“楚王”使其远离其根据地,然后又有人在适当时候告发韩信“谋反”,刘邦又再将他贬为“淮阴侯”,几个月后,将韩信诱致长乐宫以谋反之名处死。

明朝建立者朱元璋出身贫寒,曾经给财主放牛、入庙当和尚,在元末乱世参加抗击元朝红巾军并崭露头角。

他一方面求贤若渴,重用人才和儒士,采用谋士“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策略,奠定霸业基础,最终把握住时机,逐一击溃各路起义军和元军,建立起最后一个汉家王朝。

另一方面,朱元璋对开国功臣大开杀戒。在他晚年68岁那年,颁布对其子孙训诫的《皇明祖训》时,已经将当初功高元勋、宿将以及谋臣都诛杀殆尽。

朱元璋为保全江山,清除异己,开展大屠杀,制造了一个胡惟庸案,胡惟庸是一个很有才干的宰相,公布他的罪状是擅权枉法。以后他要杀不顺眼的文武臣僚,便拿胡案做底子,随时安上新罪状,受此案波及受诛杀者达三万余人。这些被屠杀对象多是他起兵时情同手足的兄弟。由于害怕遭遇不测,官员们每天早上入朝时,就与家人作别,到晚上平安归家,才算渡过恐惧一天。明朝朱元璋的野蛮、残忍和黑暗的作为再一次重现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典故。

古代皇权自诩是“君权神授”,他们常以天子自居,对任何事情的处理事实上是没有多少回旋余地的,这是古代社会王者之道与人之本性不可共存的结果,其根源是胜者对权力集中垄断的渴望,是人性中的恶,是皇权暴政专制不讲人的权力的恶,是君贵臣轻社会中“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臣妾们被杀或自杀的宿命。这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一典故留给世人的警世醒言。

在前现代社会黑暗时期、而现代社会光明未到来之前,历史反复重演。象文种之死本可避免,但其执迷不悟,最终送了卿卿性命。假如文种之流都能像范蠡那样有智慧,保持清醒的头脑,看透名利场,懂得祸福相依的哲理,保全自身,避免伤害,功成而身退,携佳人泛舟西湖而后去陶地过普通人生活那可就是人生的幸事了。

(本文参考《朱元璋传》、《史记、越世

标签: 飞鸟尽良弓藏全诗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