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鲍鱼界的“绿巨人”——绿盘鲍产业链,提取海绵骨骼开发的新型海洋化妆品,可年产200吨噬菌体制剂的生产线……昨日上午,海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仪式在位于沙坡尾的厦门海洋经济公共服务中心举办,市海洋局在仪式上公布了2021年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共计16个,项目总投资超5亿元,其中6个项目的代表参加了当天举办的厦大专场签约仪式。
厦门海洋经济公共服务中心是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秘书处持续强化南方海洋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的载体和平台。此次签约正是厦门海洋经济公共服务中心推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生动写照。
据悉,厦门海洋经济公共服务中心自运营以来,已有来自高校科研机构的10个项目预入驻,4个正式签订入驻协议,海洋渔业招商办、民盟海洋研究及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海峡实验室筹建办公室相继在服务中心挂牌办公。
效益显著
16个项目新增产值12亿元
一根根细小的骨针两头尖尖,这是海绵的骨骼,也是海绵重要的分类鉴别特征之一。在厦门海洋经济公共服务中心的一楼展厅里,就陈列了数款加入了海绵骨针的护肤品样品。
昨日上午,厦门诚享东方股份有限公司与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签约的项目,就是利用蜂海绵骨针进行新型海洋化妆品的研究和产业化。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陈铭说:“海绵骨针实际上是二氧化硅,运用到护肤品里,带有微微的刺感,可以更好地促进渗透、吸收。”陈铭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开发更多新型海洋功能性护肤产品,同时升级蜂海绵骨针的中试生产线,提高蜂海绵骨针的产能和生产效率。
本场签约拉开了这一系列海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的序幕,据悉,签约共有16个项目,涉及海洋生物制品、海洋生物医药、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物种业、智慧海洋等海洋高新产业领域。这些项目均由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它们将获得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的补助。市海洋局介绍,这些项目经过初审、专家评审、专家预算审核等步骤,最后审定立项,确定支持16个海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总投资5.12亿元。根据《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拟补助财政资金9940万元,预计项目完成后新增产值超12亿元。
不仅提供鲍鱼界的“绿巨人”苗种,更解决了养殖户的销路问题,形成全国首个集种、苗、养、加、销为一体的大规格精品鲍产业链。福建闽锐宝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合作的“绿盘鲍新品种产业化示范”项目总投资超过5000万元,预期培育绿盘鲍苗种3000万粒,示范养殖300万粒,形成绿盘鲍加工类产品2种以上,建成绿盘鲍苗种规模化繁育生产线1条。
福建闽锐宝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剑雄表示,接下来将配套完善规模化育苗工艺、高效养殖技术,还将开发特色加工产品,打通产业链闭环。
当好“红娘”
助涉海科技成果转化
“感谢南方中心秘书处提供平台,解决了我们起步资金难筹措的烦恼。”上个月,参加完项目路演暨海洋产业资本对接会后,普维斯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张佳斌深有感触地说道。
这个平台,就是厦门海洋经济公共服务中心。自去年底成立以来,厦门海洋经济公共服务中心搭建涉海创业项目对接平台,定期为涉海创新创业团队举办项目路演、资本对接会。就在上个月,这里就已经举办了两场项目路演暨海洋产业资本对接会。
11月19日上午的这场活动吸引了多家创投基金与风投机构参会。现场,初创企业路演介绍项目优势,资方现场抛出“橄榄枝”,为创业项目进入资本市场搭建高效对接交流平台。路演结束后,金融机构与初创企业就企业发展状况、产品专利审批及资金投资注入展开了持续讨论。活动既解决了优质初创企业孵化资金问题,又为金融机构遴选投资项目搭建了平台,双方实现互利共赢。
“每次举办项目路演暨海洋产业资本对接会,企业的反响都很好,纷纷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参与。”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秘书处产业平台部负责人罗俊介绍,“不少企业向厦门南方海洋中心秘书处反馈活动效果,我们收获了许多意见和建议,接下来将持续不断优化对接流程。”
就在昨日的签约仪式后,现场还举办“海洋企业人才产教融合的引进与培养”主题沙龙。海洋企业、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共同探讨海洋企业人才培养思路,强化企业和高校间的人才需求对接,更好地促进我市海洋人才资源池的建设,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
搭建平台
降低企业研发成本
除了为高新技术成果当“红娘”,加速各创业项目进入资本市场,还搭建了共享平台,降低企业研发成本。位于沙坡尾的厦门海洋经济公共服务中心就像一个海洋经济的“加速器”,有力推动优质涉海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厦门海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是以开放共享为核心的海洋产业科技资源平台,高校、科研院所参与共建,可对外提供仪器使用及科学实验、检测分析、中试放大、技术解决方案、科研成果转化等服务,涵盖海洋生物医药与生物制品、海洋技术服务、海洋装备、海洋环境、海洋渔业、海洋信息服务等领域。
本月初,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秘书处推出海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推介会系列活动。在第一场活动中,海洋工程装备检测平台成了推介的重点。
海洋工程装备检测平台是厦门市计量检定测试院依托厦门市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建设的,拥有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特点的量值传递技术和产业关键领域关键参数的测量、测试技术,自2017年验收通过投入使用以来,致力于帮助企业开发海洋产业专用测量、测试装备,提供产品全寿命周期的检测服务,并为海洋装备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海洋三所、厦船重工、宏发电声、广纬信息、金皓计量等十五家涉海企事业单位参加活动,详细了解平台服务对象、平台服务案例、产业情况等,厦门斯坦道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以平台用户的身份在会上做案例分享。
截至目前,共有省内9家单位,16个平台(实验室),481台(套)仪器设备,198项科技服务项目纳入海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共享系统,对外开展共享服务;累计对外提供科研服务50000次,服务企业超400家,切实减轻了企业和科研团队研发投入。(文/厦门日报记者 吴晓菁 通讯员 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