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海上来,潮涌长三角。
曾经上海人称之为“乡下”,后来反被唤作“后花园”。昆山与上海,地缘相接、人缘相亲。两地地理上的联通,实现了“你中有我”;创新上的协作,看起来“你就是我”。城市边界的际遇,各种因素的交汇,在沪苏同城化发展的战略格局中,赋予了昆山广阔舞台。
“昆山就是开发区,开发区就是昆山”,起源于自费开发,“昆山之路”不断续写时代新传奇,昆山开发区作为全市发展的“压舱石”“稳定器”,同样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今年以来,昆山开发区紧扣“发展高质量”“集聚新动能”两条主线,聚力建设新城市、发展新产业、布局新赛道,加速融入沪苏同城化发展,全力推进“昆山之路”越走越宽广,奋力实现新的跨越。
今年前三季度,昆山开发区完成规上工业产值4447.23亿元,同比增长13.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0.22亿元,同比增长5.8%;完成进出口总额570.56亿美元,同比增长24.2%;新增到账外资超8亿美元,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当标杆作示范
从“沪苏同城”中汲取澎湃动能
10月20日,“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嘉昆太党史学习教育联学联动在昆山开发区举行。上海嘉定、江苏昆山、江苏太仓三地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基点,同下“一盘棋”,共促“一体化”。党史联学联动引航沪苏同城,像这样的“串门”,在科技协同、城市建设、人才交流等各领域已成为昆山开发区在服从服务国家战略中汲取澎湃发展动能的常态化之举。
时针拨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昆山开发区还是一个自费开发的“工业小区”,为了发展工业,昆山引进一大批来自上海的“星期天工程师”往返于两地之间,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极大地加快了昆山的“农转工”进程,“昆山之路”由此越走越宽广。
现在,老故事续写着新篇章,合作精神传承至今,“星期天工程师”换上了新角色、新脚本,以高端人才协同创新谱写出一个个新的合作佳话。就在前不久,昆山开发区与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签订校地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实习实训基地,共同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推进电子信息产业“智库”建设,打造高端决策咨询平台,更好推动昆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昆山开发区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积极对接上海高校大院大所以及高端智库、科技企业资源,开展对沪活动招才引智,建立
完善科研成果转移转化联动机制,形成长效合作模式。
在沪苏同城化发展战略背景下,昆山开发区还深入参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建设,发挥“第一站”优势,展现“桥头堡”作为,全面学习上海临港片区、虹桥商务区以及周边地区好经验好做法,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加快对标提升,以融入一体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坚持学上海之先,创昆山之新,积极向改革要红利、向开放要动力,抢抓昆山试验区扩区重大契机,扎实推进昆山金改区建设,做强昆台融合发展特色优势;着力打造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智能装备贸易中心、电子产品分拨中心、新兴技术合作创新中心、特色商品展示中心新“五大中心”,整体塑形智慧综保区,完善“昆盟通”平台,加快建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深度融入“双循环”。
开发区稳则昆山稳,开发区强则昆山强。今年以来,昆山开发区在全国经开区综合实力评比中位居第五、在全省经开区综合考核评价中开发区连续14年位居第二、在全国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报告中连续多年名列前三。“以昆山九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完成全市近50%的地区生产总值、60%以上的工业产值,贡献出全市60%以上的外资、70%以上的台资产出份额、80%的进出口总额。”这已成为昆山开发区最闪亮的标识。
抓项目强创新
以人才科创撑起产业“四梁八柱”
10月19日,台湾友达光电总部正式发布消息称,因新冠疫情后市场对高端IT面板需求不减,公司向友达光电(昆山)有限公司增加总投资18亿美元,用以进一步拉升其产能达到每月4.7万片目标。此举将使得友达光电昆山公司成为昆山全市外资单体投资最大的产业项目。项目达产后,将成为昆山投资超百亿元、产出规模超百亿元的“双百亿级”产业项目。
就在友达光电昆山公司隔壁,同样是超百亿级投资规模的三一昆山产业园,正依托三一创智云谷项目建设,加速从传统装备制造向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智慧园区等产业高端延伸。
不论是友达,还是三一,扎根昆山开发区的转型发展实践,皆是开发区推进支柱产业多元化、关键产业本土化、核心产业数字化的典型缩影,也展现出开发区积极推进增量崛起、做强产业根基,进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路径探索。
近年来,昆山开发区形成了电子信息、光电半导体、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高端食品五大主导产业,成为全球资本、技术、人才的集聚地,海峡两岸产业合作的集聚区,中国对外贸易加工和进出口的重要基地。随着友达光电、龙腾光电、维信诺、澜起科技、华天科技、三一重机、清陶发展、星巴克咖啡、黛妃巧克力等一批旗舰型、龙头型产业项目的持续深耕,光电半导体、高端装备制造和高端休闲食品三个千亿级产业以及生产型和生活型两大千亿级服务业集群,正从构想变成现实。为此,开发区围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创新资本招商、人才招商、金融招商、链式招商等招商引资新模式,1-9月引进产出超百亿级项目2个、投资超亿美元项目7个。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标识。昆山开发区始终把增强科创动能,作为促进经济长远发展的“发动机”,积极对接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融入G60科创走廊建设,探索建设“企业、高校院所、政府、机构”多主体协同创新平台。开发区依托上海大学、中科院技转分中心搭建孵化平台承接院校创新成果;依托清华大学建成华东新材料产业转化基地;依托昆山市工研院打造医疗器械产业园;依托江苏省产研院建成超精密加工技术研究所;依托三一重机等龙头企业打造集孵化、研发、制造、检测、运营等于一体的产业园区;依托夏驾河科创走廊“智如意”科创中心,吸引了42家创新平台入驻。
为强化创新驱动,开发区建成昆山综合保税区、昆山光电产业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夏驾河科创走廊、昆山迈高欧美产业园、高端食品产业园等一批国家级特色功能园区。在这些特色产业园,不仅“装着”一个个澎湃发展的产业项目,还活跃着一位位致力于科创发展的高端人才。目前,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657家,90%规模以上科技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模式;人才资源总量达15万人;启用科创承载空间110万平方米。开发区持续强化创新驱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价值链,构建创新标杆产业链、创新示范企业群,积极抢跑“智改数转”新赛道。
走进夏驾河科创走廊,浓郁的创新之风扑面而来。作为第六批江苏省“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试点,昆山开发区夏驾河科创走廊已成为“镶嵌”着13个市级以上孵化器、41个众创空间和1个众创社区的创新创业孵化生态链,其中国家级载体3个、省级载体21个,累计引进、培育、服务科技企业超1000家。
建新城惠民生
把“事业光彩”洒满共同富裕路
金秋时节,层林尽染,美不胜收。昆山开发区太仓塘滨水公园,换上了秋季特有的“大地色系”,繁盛的花海分割成块,花红的醉蝶花、浅紫的马鞭草、粉黛的乱子草、黄澄澄的向日葵……就像一块多彩的调色盘。
太仓塘滨水公园,只是昆山开发区新城市建设的一角。像这样给人如梦如幻感觉的公园随处可见,像小小的“手术刀”散落在街头巷尾,切割边界、织补情感,成为开发区解锁百姓“幸福密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一个剪影。
走进开发区,沿着前进路向东进入东部新城,一幢幢现代楼宇出现在眼前。沿线可以切身感受到产业、生活、生态“三大磁极”正汇聚形成具有新江南特色的生态、人文、科技新城。产、城、人融合的未来画卷已铺展开来。
近年来,昆山开发区不断提升城市品质。积极践行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城市设计、有机更新,精心建设青阳港城市客厅、中央商务区和昆曲咖啡印象街区。持续优化全区生态架构和生态功能,建成柏庐公园避难场所及景观提升项目,稳步推进夏驾河科创走廊、青阳港沿线等综合性景观绿地建设。扎实推进重点区域城市更新改造,试点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全面推进全区建筑精品化。有着800年历史的蓬朗老镇正蝶变新生,一手甩出昆曲的优雅,一手捧出咖啡的浓香,将以昆曲咖啡印象街区的角色演绎开发区新传奇。
缺少生态文明的底色,城市便没有了灵魂。昆山开发区坚持以高水平的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开发区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106项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和272家企业产业集群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巩固拓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成果,持续推进17家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规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耗同比下降7.3%。常态化开展巡河护河,完成25个小区控源截污改造,打造7条市级样板河道,推动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日前,昆山开发区获评国家级“绿色生态(双碳)示范园区”称号。
离开惠民生的坚守,一切发展便失去了出发的意义。今年以来,昆山开发区加快推进瑾晖实验小学、南浜路中学等9个学校项目建设,有序开展新市民子女积分入学工作,持续完善多层次兜底保障体系,顺利举办沪苏同城“五五购物节”昆山狂欢购活动。“宝岛又一村”慧聚夜市的开街运营,不仅丰富了台商“精神家园”内涵,还为广大市民搭建起时尚消费的新舞台。
随着新城市建设给百姓带来新的幸福感,社会治理难题也有了新的解题之法。昆山开发区创新实施“小区管理、居民服务、矛盾治理、平安守护”四项工程,加快“物业管理中心、居民监督服务中心、信访矛盾联处中心、综治联动中心”四个中心建设,不断提升基层综合治理水平。
事业的光彩照亮前进的道路,新的征程呼唤新的作为。面向未来,昆山开发区将积极推进学有优教、文体惠民、时尚生活、民生幸福四大民生工程,大力完善优质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为老养老、文体提升等城市功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在推进共同富裕上形成特色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