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联合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达1537.1亿美元,同比增长12.3%,流量占全球比重高达20.2%,流量规模首次位居全球第一。2020年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存量达2.58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和荷兰位居全球第三。这表明,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对外直接投资大国。
在疫情导致全球跨境直接投资规模骤降的不利形势下,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保持高度活跃,投资规模实现稳步增长,行业结构不断优化,区域布局多点开花,对欧美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齐头并进,取得如此成绩殊为不易。
从行业结构来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涵盖国民经济的18个行业大类,投资主要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金融业等四个行业,这四个行业合计投资规模达1072.2亿美元,占投资总额近七成。其中,制造业投资规模达258.4亿美元,同比增长27.7%,投资份额由14.8%提升至16.8%。在制造业中,汽车制造、医药制造、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等装备制造业对外投资规模达119亿美元,同比增长89.8%,占制造业对外投资规模的46.1%,是推动制造业对外投资迅速上升的主要动力。在我国有效控制疫情和国内产业链供应链能力强健的情形下,高技术含量的装备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增加表明我国制造业产能输出能力和产业链布局能力的提升。
从地区分布来看,投资主要流向亚洲、拉丁美洲、欧洲和北美洲。亚洲仍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地,投资规模达1123.4亿美元;对欧洲和北美洲的投资规模分别达126.9亿美元和63.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0.6%和45.1%。这说明,广大中国企业克服了国际经贸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的不利影响,对亚洲、欧洲和北美三大区域经贸伙伴的投资呈现出较强的韧性。
从区域产能合作来看,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东盟国家的投资都实现了稳步增长。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225.4亿美元,同比增长20.6%,投资份额占同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14.7%。其中,制造业同样是重点投资行业,投资规模达76.8亿美元,同比增长13.1%,份额达34.1%;建筑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主要投资行业的资金流入规模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为160.6亿美元,同比增长23.3%,投资份额达10.4%。我国对东盟投资的主要行业是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在疫情影响的背景下,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东盟的投资规模稳步增长,显示出中国与包括东盟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深化经贸合作上具有强劲动能和巨大潜力。以东盟为代表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成为中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地。(王永中 王雪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