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5月底“全面三孩政策”出台后,一系列促进居民生育的举措接踵而至,部分涉及教育、住房这样的痛点,备受关注。
日前,北京市朝阳区启动北京市首批面向多孩家庭直接配租的公租房,要求对取得公租房备案资格且尚未配租配售的未成年子女数量较多的家庭,以直接发放选房通知单的方式组织选房。顾名思义,“未成年子女数量较多”家庭指的是二孩以上家庭。
其实,近一段时间已有多地发布鼓励生育政策。今年7月,四川省攀枝花市决定对按政策生育二、三孩的户籍家庭,每月每孩发放500元育儿补贴金,直至孩子3岁,成为全国首个发放育儿补贴金的城市;9月,甘肃省临泽县宣布对生育儿童家庭给予生育津贴、育儿补贴和购房补贴,力度不小;最近,《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向公众征求意见,提出建立生育补贴制度,等等。
生育政策调整的背景是中国人口出生数连续四年下降,总和生育率已低于警戒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为1200万人,相比2019年的1465万人减少了265万人,降幅达18%;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属于明显偏低的生育水平。这一趋势在今年似乎仍未扭转,日前人口大省安徽用“整体呈断崖式下降趋势”来形容出生人口,预测2021年出生人口为53万,而2017年至2020年分别为98.4万、86.5万、76.6万、64.5万,年均两位数下降,不容乐观。
虽然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来看,当物质和精神文明达到一定高度后,国人生育意愿都会随之降低,包括欧洲、日韩等发达国家都是如此。但是,我国近年生育率下降速度之快超过同等收入水平国家,明显存在制约居民生育的客观因素。
不难发现,居民生育的制约因素主要是三个方面:住房、教育和婴幼儿照看。这从城市青年尤其是大城市生育率较县城以下地区明显偏低可见一斑。
中国大城市房价过高众所周知,短期内也难以解决。北京此次让多孩家庭优先挑选公租房,为大城市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方案。未来,大城市应该在增加公租房有效供给方面下功夫,让符合条件的多孩家庭都能享受这一政策福利。然而,公租房申请条件较为严苛,在青年群体中覆盖率不高,且租期有限制,一般只是过渡。
因此在最重要的购房政策方面,也有必要向多孩家庭倾斜,如多孩家庭购房可享受部分税费返还,这将有效降低多孩家庭购房负担,从而刺激居民生育。
教育问题近期政策频频,“双减”效果明显,未来应重点通过填补教育洼地等方式,消除“学区房”这一制约居民生育的重要因素,有教无类,让每一个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机会。如此,即可缓解大部分青年家长对于子女教育的焦虑,促进生育。
另一个重点是子女照看,目前中国相当比例的家庭都是祖辈照看孙辈,且由于大城市非原籍人员占比高,所以有大量的非户籍老人常住。但这些老人在大城市目前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和尊重,特别是医疗方面,未来大城市的施政者应该对这一问题有所关注。此外,托儿机构供给不足、幼儿园未纳入义务教育等等,也降低了年轻人的生育意愿。
总体而言,目前中国生育率接连下降趋势不容乐观,务必针对影响居民生育的痛点难点,一一通过政府让利或优化政策方面的实质性举措来解决。